华页、中文一族、新报、先驱报、国际时报、自立快报、房地产专讯、星岛日报、新闻周刊、亞洲之聲、東方日報、新華商報、新報、留學生报......一个华人人口不到十万的国家,却要供养二十多分华文报刊,竞争自然残酷。
如果你去过当地,一定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当地大部分的报纸,是免费的。收费的报纸不是没有,好像星岛日报和自立快报,做不久就已经倒闭了。
话说在九十年代,星岛日报为了发展全球华文报业,在奥克兰设立办事处,出版收费日报。當時,適逢網絡發展萌芽,他們從香港傳送製好的香港版和國際版,配上當地製作的本地版,在當地印刷發行。
九二年,有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华页与有香港人创办的中文一族几乎同时以免费派发的形式跟读者见面。在创办之初,华页更是免费邮寄到所有的华人住家。 如果你到华人开的餐馆,或华人开的杂货店,就会看到或门口或走廊地下放着一堆报纸,让你免费拿取。
虽然报纸很多,但所谓全国性的报纸,其实唯有中文一族。在奥克兰以外的其它城市,报业基本上完全得不到广告收入,因此其它报馆仅仅在奥克兰一地营业。
由于缺乏资金,报业在操作方面都尽量避重就轻,能省则省。有的报纸不替员工报税,让员工申请救济金,领两份收入。有的将工作外判。有的跟电台合作,共用新闻稿。有的利用本身的报纸作广告兼卖产品,老板兼任推销员,比如說,中文一族就兼賣綿羊油了。
業內曾經多次討論,希望可以象徵式收取一些費用,比如說每份兩角的送報費,但都談不成。
在印刷方面,由於設備與財源不足,這些報社都是用普通的紙張將稿印出,再慢慢的用尺度量精確,貼在比較大的紙上,再拿到洋人辦的印刷廠印製。比較如南洋、星洲這些大報社直接從電腦排版系統輸出版面製作菲林,真有天壤之別。
我在上面提到的前七家報館,前後工作了七年,大大地減輕了我工讀生涯的負擔。同事們來自中港台星馬,背景複雜。可能當時我年紀小的關係,相處並不困難,還處處獲得照顧。然而,我學到最寶貴的,是他們明知工作之苦而又不得不苦,讓我認識到,努力並不是成功的關鍵,還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